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缅甸联赛暂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缅甸联赛暂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缅甸的财政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农产品、海产品、翡翠、木材、矿产资源,几乎每一样都是主要出口到中国。
两个国家的体量悬殊太大,缅甸举全国之力生产的这些产品,连中国一个省的需求量都远远不能满足。所以,如果缅甸停止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最多就是边境地区部分商品价格略微上涨一些。但是,如果中国停止向缅甸进口这些产品,对于缅甸经济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
于是,对于缅甸来说,中缅贸易通道是至关重要的。疫情爆发后,缅甸政府对于中缅贸易通道的重视程度也是最高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缅甸一直都是被英国人所掌控着的殖民地,长年任由英国人的压榨。
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他们才摆脱了英国人的掌控、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导致缅甸战乱的国军残部
缅甸是1948年的时候建国的,而在1950年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内战乱的结束,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一部分国军残部逃到了缅甸。
在他们来到缅甸后,他们仿佛入海的蛟龙一般,在这里获得了新生。
接下来,他们接连击溃了缅甸政府派来清剿他们的军队,用一场场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这些国军残部的主将李弥从台湾来到缅甸并带来了大量武器支援后,他们更是反客为主,压制起了缅甸政府军。
当时,李弥所说出的“自己当不成云南王、当缅甸王轻而易举”这样的话,简直就如同一把刀一样,深深地刺痛了缅甸政府的自尊。
正是因为如此,缅甸才不得不求助于联合国,在联合国的调协下,强迫台湾把一部分的国军残部召离了缅甸。
这国军残部的存在,正是缅甸开国初期战乱不断的原因之一。
虽然后来这些国军残部因为年老不支、后援断绝全都退到了泰国,但是他们却给缅甸留下了一个“纪念物”,这个“纪念物”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金三角。
(国军残部养老地,泰国美斯乐)
这金三角带来的问题,缅甸至今都没有彻底解决掉。
导致缅甸战乱的缅共势力
在这些国军残部之后,缅甸国内又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势力。
这个势力就是缅共,缅共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有着强大靠山源源不断支援给他们的武器以及缅甸北部地区各支少数民族部队的支持。
那些缅甸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部队之所以会支持缅共,主要跟缅甸政府对他们的不公待遇有关。
在缅甸开国后,缅甸政府并没有处理好他们国内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在给他们的主体民族缅族很好待遇的同时,却忽略了北部地区少数民族们的感受。
因此就导致那些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他们产生了离心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里,那些少数民族部队这才投靠到了缅共的阵营中,和缅共齐心协力打响了对缅甸政府的战争。
缅共在崛起起来后,他们一举占领了缅甸的北部地区,和缅甸政府军隔江分庭抗礼了起来。
但是缅共的活跃周期并不是特别长,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他们率领军队引领风云开始,直到1989年分崩离析结束,期间才经历了20来年的时间,他们就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新一轮的战乱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缅甸政府的威胁就消失了。
缅共崩溃之后,缅甸政府又出现了新的威胁。
缅共是因为各支少数民族部队的脱离才分崩离析的,而缅甸政府面对的新威胁正是这些脱离缅共的少数民族部队。
当年那些脱离出缅共的少数民族部队们在脱离缅共之后,他们又重新在缅甸北部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和缅甸政府继续分庭抗礼了起来。
相比于缅共时期,那些后来出现的割据势力和缅甸政府之间的相处还算是比较平和的,互相之间并没有爆发如同缅共时期那般频繁的战斗。
而如果要说缅甸政府为什么一直没能解决掉这种混乱的局面,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缅甸政府军的实力实在太弱了,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解决掉这些难题。
在当年从缅共脱离出来的割据势力中,果敢同盟军算是实力比较弱小的一支,军队人数只有一万多人。
但是缅甸政府军解决这么弱小的果敢同盟军,竟然需要和果敢同盟军中的副司令勾结,才得以在2009年时把果敢同盟军的老大彭家声驱逐出果敢。
从这边点,我们就可以大概估测出缅甸政府军的实力了,在这种实力下,他们国内常年经受战乱其实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缅甸国内的形势错综复杂,至今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统一,因此缅甸的内战是比较频繁。导致缅甸不断打仗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民族矛盾得不到解决,第二是缅甸军政府采取极端手段镇压民族武装,第三是缅甸国内贫富差距大。
众所周知,缅甸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的人口只占了总人口的70%左右,剩下的全是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周边的山区,尤其是缅北一带。他们割据自守,不拥护缅甸政府,没有国家归属感,因此常年与缅甸军队爆发冲突。
其次,现在执政的缅甸军政府对其他少数民族采取镇压手段,不断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少数民族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反抗政府的活动最为积极,这也是缅甸内战不休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前,缅共组织曾是缅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力量。但缅共最终走向了瓦解,从而分裂出了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等队伍,导致缅北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这些少数民族武装之间为了生存,只能争夺地盘,扩充军队,加速了缅北的动荡。
此外,缅北内战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贫富差距大,百姓贫困。由于缅甸立国以来发生过多起军事政变,所以时局动荡、官僚腐败,国民经济还停滞在上个世纪左右。百姓的生活十分贫困,对国家没有归属感。
缅甸何以局势不稳甚至大小战事不断?归根结蒂在于三点:民族关系、历史因素及军队作用和政治威信,外部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一、族裔多样化是缅甸的一个显著特征
1983年政府人口普查给出135个民族的统计数字,这还不包括华人、印度人、孟加拉裔穆斯林的罗兴亚人(人数约80万—100万,讲孟加拉语方言,无公民身份,缅甸主流观点认为其为殖民时代移居者后裔)和少数以缅甸为家园的欧洲人。
主体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约70%,克伦、掸、若开、孟、克钦、钦、克耶是7大少数民族。人口90%信小乘佛教,各4%信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二、英国统治下的政治社会架构发生改变
英国殖民缅甸从1886年到1948年1月(1941年底到1945年中为日本占领期)。英国涉足缅甸相对不深,“分而治之”则是轻车熟路,缅人聚居区作为一个省由英属印度管辖,至1937年英国直接统辖下自治;英国人管理境内的“山民”——少数民族,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和地位,这为缅甸独立后民族冲突埋下伏笔。它还为缅甸留下另一个遗产,废掉君主制度,佛教地位由此受到冲击,维系国家统一与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没了。
以致从殖民时代到独立至今,缅甸的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政党、军队乃至僧侣等一直难寻各自在国家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和平、安宁与发展也无从谈起。
三、独立后的政策偏差
独立后的缅甸联邦沿袭英国殖民者的行政划分——7省7邦,缅族人聚居在中部和南部的7个省,
7个主要少数民族为主体的邦在7省的外围,现今加上首都地区和6个自治州县,构成全缅甸基本行政单位。
独立后缅人信心满怀,而少数民族却对重回缅人统治感到不快,克伦族在独立当年就爆发起义,其他少数民族也相继暴动。半个多世纪里,40万政府军疲于武力镇压,最多时消耗年财政预算的近1/4,政府最后还是通过缴抚、和谈、发展经济等方式,使17支少数民族武装放下武器。
此后穆斯林与佛教徒矛盾凸显,穆斯林是在殖民时期前来,一直未能融入当地社会,当局也无力对他们施以切实保护。由此看来,缅甸消除“分而治之”的毒素,寻求各民族政治权利和发展机会的真正平等,破除根深蒂固的“大缅族主义”和少数民族的本位意识任重道远。
四、军队参政与政府弱势
1948年起缅甸政治制度为议会民主,实行“市场上缅人优先”、赶走英国人的新缅甸政策。1962年,昂山亲信奈温发动政变,带领国家走上闭关锁国、中央集权的“缅甸式社会主义道路”。1988年,内外交困的奈温下台,军政府接管国家权力,对内封杀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对外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长达20年,直到2010年多党选举,缅甸政坛一直在软弱的文官和强悍的将军之间摇摆缅甸,当下军队依然在政治生活举足轻重。
政治具有很深的派系特征,独立前后表现尤甚,各种力量横跨广泛的政治色谱,从保守主义到共产主义,昂山及6位助手被害,将缅甸政治宗派主义残酷而悲惨的现实示人。在后军政府时代,这一特征还将充分显现。同样,缅甸具有东南亚及南亚相同的政治文化特征,即民族英雄及其后人的神奇作用,特别是在危难之际,“缅甸蝴蝶”昂山素季以羸弱之身面对枪筒,加之其英国背景(留学、夫君)和民主理念,让她赢得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西方政要和媒体眼中“俏佳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缅甸联赛暂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缅甸联赛暂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